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编制的《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日前在河北唐山正式发布。会议上预测,202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
“十三五”期间成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经济效益、研发成果、数字化智能化成果、绿色发展等多项指标进一步提升;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均衡。“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得到快速增长,2020年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达到7751亿元,同比增长1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计划的总量规模预期目标。一批本土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前列,出口及海外营业收入占比预计超过30%,海外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这一时期,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总额达到1260亿美元,比“十二五”增长了4.39%,其中出口累计1059亿美元,增长13.4%,进口累计201亿美元,下降26.45%。2019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83亿美元,出口242.76亿美元,已接近完成250亿美元出口目标。
信息化、数字化取得较大进展,智能化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和应用成果,完成信息化、智能化阶段性目标。
行业较好完成产业结构性发展目标:一批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列,出口及海外营业收入占比预计超过30%;一批企业的项目成为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及应用推广;涌现出一些国际化品牌;标准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果;高端零部件自主化率提升明显;检测、验证、测试等手段得到加强。
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创新发展成果显著,智能化工程机械快速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再上台阶,质量、性能和可靠性耐久性进一步提高,工业互联网广泛应用,绿色发展成绩卓著,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团体标准应行业发展之需作用明显,各主要分行业成绩斐然。
产品方面,涌现了一批具有辅助操作、无人驾驶、状态管理、机群管理、安全防护、特种作业、远程控制、故障诊断、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程机械,并广泛投入实际应用。同时,高端工程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大型、超大型挖掘机,超大型起重机,高端桩工机械等,也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并在施工工法和极端施工环境应用中得到验证。此外,大型铲土运输机械、环保智能化混凝土沥青搅拌设备、大载重量臂式升降作业平台、大型成套路面施工及养护设备、大型多臂智能控制凿岩台车、超大型电动轮自卸车、长钢臂架泵车、大型集装箱正面吊等重大技术装备等在研发、制造、工程应用、关键部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十四五”规划立足重点技术
据了解,规划约35000字,包括前言和附录共九个部分,分34节。规划提出,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程度、科技和创新能力,规模和总量、品质和质量、价值链的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显著提高,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规划同时指出了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领域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秩序仍需改善、部分领域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后市场管理缺位等主要问题。
规划分析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程机械发展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形势重大变化的新挑战。
面对“十四五”新形势和新要求,工程机械行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实施六大产业化创新工程:新型高技术工程机械创新先导工程;工程机械智能制造推进工程;工程机械产品可靠性提升工程;工程机械检测、试验与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工程;工程机械产业链强基发展工程;工程机械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工程。
努力完成“十四五”的重点任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实现工程机械产业现代化;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努力实现工程机械产业高端化;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构建工程机械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互联网 与工程机械产业的融合,推进行业数字化发展;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努力实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做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工程机械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监督市场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努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强化后市场管理,建立老旧工程机械退出机制。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会长苏子孟表示,“十四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将继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