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份以来,国内的钢材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达到暴跌、狂跌的程度,那么这波行情还要跌多久,价格的底部在哪里,后市走势如何,我们就这些热点问题我们结合市场各方反馈的信息和国内钢材市场运行态势进行分析探讨。
7月、8月、9月,钢材市场一直在震荡波动,价格持续下滑,进入10月份,跌势不仅没有减弱,而且在不断增强,跌幅在800—1000元不等。大部分价格也已跌至3100元/吨附近,直奔人们3000元的心理底线,而且仍没有止跌的迹象。对这一波钢材市场价格频频暴跌的原因进行的深入、全面的调研,认为是由诸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其中有国内外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下游终端行业的不景气,对钢材需求减少;有钢厂大幅下调出厂价格,带动现货市场价格的下跌;有贸易商的恐慌性降价抛售等等。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促使钢材市场价格的一路下滑,一时间无法遏制下跌的势头。但对分析后期市场走势分析,我们认为市场价格短期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有限了,后市将有一波止跌企稳、小幅反弹的行情。其依据:
一是钢材市场价格已经接近前年启动的底部,连续暴跌后短期继续下跌没有多大空间。这一轮的市场价格连续暴跌是近年来所少见的,大部分品种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2500元/吨左右,时下电子交易市场的2009年1月份远期价格只有3070-3080元/吨。如此下跌,已经跌到底部,再度下跌已不太可能,“触底反弹”,为期不远。
二是资源的逐渐紧缺,供需矛盾逐步平衡,为后期行情的反弹创造条件。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除大型市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区域市场库存还有小幅上升外,其他中小型市场的经销商仓库已基本清仓,品种数量寥寥无几,加上价格的“倒挂”,市场需求的持续萎缩,贸易商都没有向钢厂订货,近期钢厂都实行限产保价策略,产能在进一步缩减,无形中对后市可供货源形成紧缺势头,逐步调整供需矛盾,全球性的钢厂“限产保价”潮,其效应目前尚不明显,但在后期市场必然得到体现,资源紧缺、供不应求的现象可能阶段性的再现,届时钢材市场价格必然重新回升。加上目前市场上大都是二、三线钢厂的产品,这类产品很多负差较大,不保机械性能,对重点工程不能使用。所有因素累积将会对冷淡的市场一触即发,一旦需求释放,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将促使价格随之而反弹,尤其是一线钢厂的产品,将被市场看好。
三是钢铁原料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也具备止跌反弹的条件。这一轮钢材市场价格急剧快速下跌,促使钢铁原料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挫,铁矿石、生铁、废钢、焦炭、铁合金等价格都明显下跌,废钢价格已经破到1700元/吨,创今年的新低,再继续下跌的空间很少了,许多从事废钢加工回收的经营者亏本经营,有的停止回收、加工。由此来看,钢铁原料市场也将止跌回升,带动钢材市场价格的反弹。
从上述这些因素来看,都是有利于后期市场价格的止跌企稳,何况目前的钢价已经基本接近成本底线,再下降的空间很小。厂家、商家都不愿继续降价了。可能在10月中旬到月底前后,低迷的市场价格会有一波反弹行情,回升的幅度约200-400元/吨,不会太大,这一波反弹行情,不是根本性的反转,只是阶段性的回升。整个钢市的反转行情再现,决定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拉动内需的力度和钢材市场的供需变化。但是,如果出现的反弹行情,受到人为因素的过分操纵,如前期在钢价的暴跌中难以承受更大的亏损的贸易商思涨心切,可能会稍见反弹急于拉抬价格,认为反转行情即将来临,同时被钢厂利用制造短期舆论向导,那样将会对反弹行情给予制约,这也是后期如果反弹形成幅度不会太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北方地区随着气候的转换,即将进入冬季,对工程建设的需求可能会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按照传统惯例,市场需求会逐步萎缩,也是不利于反弹的重要因素。对于钢贸商来说,重要的是把握机遇,树立信心,在跌势之中,不要悲观失望,恐慌性降价抛售,而是要稳定心态,调整经营策略,增强抗跌能力,寻找商机,同样能取得较为的经营效益。